隨著光伏行業需求的放大效應影響,加之市場競爭之激烈,國內各大光伏生產商也在不斷尋求新的擴產時機、布局長遠。
“硅王”朱共山旗下的全球最大光伏生產商保利協鑫(03800.HK)今天晚間宣布,公司已正式決定北上新疆,投資6萬噸多晶硅產能。從單體規模和總體產能、產量來看,這一項目將再創全球第一。目前,全球多晶硅產量排名第二的是德國瓦克公司(6萬噸),第三名為韓國OCI的5萬噸,保利協鑫現有產能為7萬噸(為第一),在三年前達產。
據公司公告,新疆的多晶硅項目包括4萬噸的新建設備、2萬噸現有徐州項目搬遷,總預算達56.82億元,其中20億元為注冊資本,由企業自有資金支付。投資額及注冊資本的差額將會以融資債務方式解決。
保利協鑫也透露,企業已獲得了部分投資者的意向,目前還在洽談中,截至本公告時尚未有實質性進展。據第一財經獲得的獨家信息,該新疆項目的洽談方為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資基金、產業鏈龍頭合作伙伴等。
按照規劃,整個新疆項目分為三階段建成:首批的2萬噸產能將在2018年第二季度前落成;二批同等規模設施則會相隔半年左右(即明年年底前)建完,而最后的第三階段2萬噸徐州產能則有望于2020年年底落成,但還要看具體市場情況而定。
保利協鑫董事會也相信,2020年整個項目建成后,多晶硅的年度產能將由現在的7萬噸增至11.5萬噸,屆時可以滿足多晶硅需求,預計新疆相對較低的電價及能源成本,也將降低公司多晶硅生產成本及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事實上,該企業的徐州基地有一臺35萬千瓦自備發電機組,供電價格為0.3元/千瓦時,低于當地電網0.7元/千瓦時,年提供電量超過30億千瓦時,可供應4.5萬噸多晶硅及硅片基地長晶爐的用電需求。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擴建或者新建的國內多晶硅產能企業則包括四川的通威股份(600438.SH)、特變電工(600089.SH)、大全集團等。
未來,保利協鑫的管理和技術骨干仍在徐州基地安家,兩地項目人員定期換班,一般技術工人則實現本土化。該項目的建設將充分利用保利協鑫多年積聚的、在東部沿海的配套設備供應商能力完成。
就在昨日,保利協鑫也宣布1.5億美元收購美國Sunedison公司。企業的這一收購行為,主要為獲得先進的電子級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技術、CCZ連續加料連續直拉單晶技術。保利協鑫將接收科技人才并接管研發中心,但不承接現有資產。而美國本地也會保持一部分N型高效硅片的生產,以供應美國當地高端單晶電池市場。其他硅烷流化床技術將運用于中國基地擴產。對于韓國的項目,公司則不予接收。
2016年,保利協鑫收入達到220.25億元,相比2015年上揚7.5%,毛利率繼續升至32%,毛利約人民幣70.4億元,較2015年同期上升22.7%。該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20.99億元,每股基本收益11.41元。
去年全年,保利協鑫的兩大業務板塊表現穩定:多晶硅全年產量6.9345萬噸,外銷量9951噸,平均售價15美元/公斤,相比2015年全年的15.6美元/公斤有所降低;硅片的產量17327兆瓦,硅片平均售價0.164美元/瓦。硅片產量上升,銷售價格有所降低。
(關鍵字:保利協鑫 光伏行業 多晶硅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