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工業戰線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注重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通過抓幫扶、穩存量,抓項目、促增量,抓園區、強集聚,抓產業、調結構,全省工業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發展,進度基本達到預期要求,發展速度位居全國前列,產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質量效益有所提升,十大產業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為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強化十大產業支撐作用,對2013年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和重點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梳理,分析研究。
數據最有說服力。
——國家核定我省2000萬元口徑工業增速13.9%,位居全國第3位,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高于西部2.7個百分點。
——全省500萬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全年目標的46.8%,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3%,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建材、有色、特色食品、裝備制造等主要行業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36.2%、29.1%、24.3%、22.9%。
上半年,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各項工作有力推進,取得較好效果:進度基本達到預期,速度位居全國前列,結構、質量、效益不斷優化提升,發展后勁逐漸增強,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貴州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平穩、健康,工業增速高于全國,高于西部五省平均水平,但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日前召開的全省工業經濟調度會再強調、再部署,全省工業戰線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基調、總目標和總要求,把提速增效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切實采取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努力擴大投資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把握下半年,沖刺三季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分析
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呈現出起伏較大、效益下滑、風險上升、預期不穩等特點,在極其嚴峻的情況下,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克難攻堅,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各項工作有力推進,取得了較好效果:進度基本達到預期,速度位居全國前列,結構、質量、效益不斷優化提升,發展后勁有所增強,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得到了保持。
進度基本實現“雙過半”——上半年,全省500萬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130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46.8%(過去五年處于44%-48%);工業投資(含園區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76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44.2%(過去五年處于44%-47%),同比增長15.3%,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速度排名全國第三——上半年,國家核定的我省2000萬元口徑工業增速13.9%,位居全國第3位,比1-5月提高1位,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高于西部2.7個百分點。全省500萬元口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9%,除遵義市增速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余市(州)增速都在20%以上,最高的黔東南州達到22.4%。
從主要行業情況看,建材、有色、特色食品、裝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36.2%、29.1%、24.3%、22.9%。白酒、卷煙和電力增速較低,分別只有7%、9.2%、9.4%。
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上半年,輕重工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投資結構等有所優化。輕工業增加值占比達39%,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非公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3.9%,高于全省10個百分點,占比達40.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白酒、煙草、裝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1.7個、0.6個、0.6個百分點。醫藥、建材、煙酒行業投資增速分別達到99.4%、48.6%、35.2%,大幅高于全省工業投資增速。產業投資總量居前三位的為煤炭、建材和裝備制造業,占比分別達到19.1%、16.8%、12.4%。冶金行業因貴鋼異地搬遷項目融資困難,投資同比下降35.9%;有色行業因市場不好,業主投資積極性受挫,煤電鋁項目推進緩慢,投資同比下降14.9%。
質量效益有所提升——上半年,全省度電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到3.35元,比去年提高了0.47元,增幅達到16.3%。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34%。淘汰落后產能575萬噸。
從主營業務收入看,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505.3億元,同比增長18.2%。建材、裝備、特色輕工等行業增幅分別達到54.2%、45.5%、37.4%,表現最為突出;煤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5%。
從利潤總額看,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利潤總額149.1億元,增長2.8%。電力、建材扭虧為盈,白酒、煙草、特色輕工、裝備制造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2%、24%、36.4%、25.8%。但虧損企業893戶,虧損面32%,較去年同期擴大0.7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虧10.4%;有色、冶金合計虧損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虧2.9億元。
從稅收貢獻看,上半年工業增值稅完成118.3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1-5月增長13.2%;6月份波動較大,同比減少3.8億元,下降14.7%,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白酒行業,分別減少3.1億元和0.8億元。
從就業帶動看,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達79.6萬人,同比增長16%,新增就業11萬人。工業對就業的吸納和拉動能力不斷提高。
發展后勁不斷增強——1-6月,全省工業投資整體呈現出總量擴大、增長持續、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按投資50萬元及以上口徑統計,全省完成工業投資1769.13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2-5月增速逐月加快,但6月份受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和國家統計局綜合評估等因素的影響,增速有所回落。列入統計的煤炭、電力、煙酒、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興產業、建材和民族醫藥及特色輕工等十大產業完成投資1139億元,同比增長6.1%,占全省工業投資的64.4%。上半年,十大行業中輕、重工業投資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4.2:85.8變成了16.1:83.9,輕工業投資占比提高了2.2個百分點,顯示出我省工業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初步成效。上半年,我委推動重點項目投產達產的“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實效。重點推動達產的350個項目,綜合達產率已由20%提升到了55%。重點推動投產的215個重點項目,已有153個建成投產,日新增用電量500萬千瓦時,預計年內用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截至6月底,全省規上企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5戶。增量產能的擴大和釋放取得了效果。
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總體進展順利,全省園區布局漸趨合理、功能逐步完善、特色逐漸顯現、產出規模明顯提高。園區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全省園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15.3億元,同比增長34%;完成規模以上(500萬元及以上口徑)工業增加值701.6億元,同比增長17.1%。園區的入園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較去年年末分別增加了2600余戶和近8萬人,達到6694戶和57.9萬人。全省園區新開工項目435個,開工率79.32%,較上月提高約3個百分點;新投產項目179個,投產率25.57%,較上月提高1.27個百分點。
十大產業運行態勢分析
上半年,我省工業經濟總體判斷是:“穩中有進、進中有憂”,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工業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的增長。煤炭、電力、煙酒、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新興產業、建材和民族醫藥及特色輕工等工業10大產業經營狀況平穩健康,但總體上呈現出增幅收窄、趨于緊張下滑的態勢。十大產業對工業經濟的貢獻率穩步提升,2012年的貢獻率達90%以上,表現出絕對的主體帶動作用;诖,將統計局2000萬以上41個細分行業2786戶規上企業的若干項指標數據回歸到10大產業,并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可以看到,我省工業經濟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表現出較多的積極信號。
全省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23%;分地區看,各區域經濟均呈現出穩中有進的良好局面,特別是重點區域支撐作用較強,黔中經濟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占60%以上;貴陽龍頭帶動作用明顯,質量和效益有所增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910.21億元;黔東南州、銅仁市、畢節市工業發展較快,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74.88%、44.97%、41.15%。但從全省來看,工業增長與預期目標存在差距。
分產業運行數據分析——
煤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但運行質量和效益均不理想,產業發展、行業增長面臨諸多問題和不確定因素。1-6月,原煤產量8970萬噸,同比增長6.3%;銷售量8300萬噸。1-5月,843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42.77億元,利潤總額僅4.92億元,同比降幅達87.45%。
電力:運行總體平穩,經營狀況繼續改善,發電量保持高位,電力供需呈現平衡略有盈余態勢。電力行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7.7億元,同比增長9.4%。1-5月電力行業盈利狀況繼續向好,162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76.2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68億元。
煙酒:高端白酒價格止跌企穩,但消費量總體下降,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壓力加大,存貨和賬款增加,行業整體仍保持較高盈利水平。1-5月,152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02.91億元,實現利潤88.52億元,同比增長11.97%,存貨178.48億元,同比增長39.31%。煙草單箱效益水平繼續提高,但工業庫存高企,產量略為下降,省外市場銷量大幅減少,省內市場銷售壓力較大。1-6月生產卷煙127.5萬箱,同比減少0.47%;1-5月,6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8.65億元,實現利潤23.07億元,同比增長23.97%。
化工: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市場價格低位徘徊,企業增產不增效。1-5月,231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27.35億元,實現利潤5.19億元,同比減少33.97%。
有色:產能利用率維持較高水平,產量大幅增長,因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倒掛,導致全行業虧損。1-5月,84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5.04億元,盈虧相抵后凈虧損-5.58億元,虧損同比增長88.51%。
冶金:生產保持基本平穩,原材料成本增加,市場銷售不暢,效益下滑致虧損加劇。1-5月,314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63.05億元,盈虧相抵后凈虧損-0.33億元,虧損同比增長230%。
裝備制造:總量規模實現較快增長,行業利潤上升明顯,全國市場整體低迷對我省壓力加大。1-5月,194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66.24億元,實現利潤3.32億元,同比增長25.76%。
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實現“兩個高于”(高于去年同期、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但增長基礎還不穩固,產品向高端化和高新化發展的任務艱巨。1-5月,全省新興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84.48億元,實現利潤8.27億元,同比增長26.07%。
建材:建材市場回升明顯,水泥、粘土磚瓦和建筑砌塊等主導產品價格回升。一批先進產能建成投產,產值和效益較去年明顯提高,總體呈現快速增長勢頭。1-5月,341個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2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91億元,扭虧為贏并實現大幅增長。
民族醫藥及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特色產業: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幅度較大,產銷兩旺,整體態勢好于去年。1-5月,424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48.38億元,實現利潤15.64億元,同比增長36.36%。
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盈虧情況、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主要指標分析,在宏觀形勢吃緊、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10大產業1-5月仍保持了平穩向好態勢,工業基本面保持穩定,特別是電力、煙草、煤炭等傳統優勢產業貢獻較大。另一方面,也沒有因為普遍“錢荒”出現資金斷流和巨額壞賬情況,發展基礎仍然具備。需要關注的是,24戶國資監管企業中有14戶虧損,重點國有企業支撐帶動作用有弱化跡象。
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指標分析:一是產品市場基本穩定,產業發展仍有空間。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505.3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8.40%,同比增長18.23%。其中,煤炭產業受兼并重組政策、安全生產壓力大、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煤礦開工率不高,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同步降低;其余行業均有所增長,產品銷售穩定。二是特色優勢突出,主導產業帶動較為明顯。1-5月,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集中在電力、煤炭等行業,但由于基數大,影響因數較多,增速相對偏低。三是總體微利運行,工業基本面保持穩定,未有大的變化。1-5月份,十大產業主營業務利潤達到146.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75億元,主要集中在酒、煙、特色食品等行業。其中,電力、建材行業成功扭虧,分別實現盈利4.68億元和6.91億元;煤炭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比下降81%;有色、冶金行業受市場低迷影響,虧損增加幅度較大;其余行業盈利穩中有升,發展穩中向好。
從盈虧指標分析:一是虧損面未發生明顯變化。1-5月,全省規模以上虧損企業893戶,虧損面為32.05%,同比增長0.7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86戶,虧損額為38.68億元,同比增長10.83%,虧損面增幅并不大。二是出現向好的跡象。虧損額為64.97億元,同比增長10.42%。其中,國有企業1-5月虧損89戶,同比減少1戶,虧損額減少0.5億元;中央企業1-5月虧損32戶,同比增加10戶,虧損額減少3.9億元,單個企業虧損額下降,盈利能力增強。三是國資監管企業支撐能力減弱。1-5月,24戶國資監管企業中,虧損企業由去年同期的7戶增加到14戶,煤炭、化工、冶金企業利潤下滑情況尤為突出;實現利潤總額74億元,同比下降11.8%;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扣除茅臺集團81.3億元利潤總額后,監管企業全部為虧損狀態。
從應收賬款和存貨指標分析:一是企業發展環境較為穩定。1-5月,全省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為552.33億元,同比增長16.79%,占營業收入的21.69%,沒有因為“錢荒”出現資金斷流和巨額壞賬的情況。二是企業經營管理趨好。1-5月,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存貨802.13億元,同比增長12.97%,較年初增長10.59%,占流動資產的23.25%,資金主要集中在白酒、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行業,主要基于季節性因素,但同時,要防止價格下跌導致存貨貶值。應收賬款和存貨占流動資產39.27%,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空間仍較大。
從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數據分析
用電量:1-6月,全社會用電量531.44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390.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1%,工業用電量呈逐月穩步上升趨勢,表明我省工業經濟走勢趨穩向好。十大產業累計用電量20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6月份省內十大產業日均用電量約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用電量同比增長的行業有電解鋁、電解錳、黃磷、磨料、建材;用電量同比降低的行業有鐵合金、電石、工業硅、化工行業。
鐵路貨運量:1-6月,全省鐵路貨物發送量2897萬噸、同比下降7.2%;貨物到達量2555萬噸,同比基本持平。貨物發送量下降的原因一是部分貨物運輸從鐵路轉向公路,1-6月,公路貨運量25160萬噸,同比增長15.4%;二是煤炭省內用量增加,外運量減少;三是水鋼高爐故障導致鋼材產量減少。
總之,結合整體形勢和我省上半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看,我省工業經濟總體呈恢復性增長態勢,處于上行區間,工業結構趨優,輕重工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投資結構等有所優化,能夠保持高于全國、高于西部的較高位運行。
(關鍵字:服務 數據 指標 貴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