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彌勒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2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4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更加鞏固。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一份份喜人的民生賬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12元。
創新思維、創新理念、創新發展,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牢固樹立作好水文章、促進大發展理念,彌勒驕傲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生態環境碧水藍天"的美麗畫卷。2013年,彌勒撤縣設市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調優擇強 促進工業升級
過去五年,是彌勒工業經濟穩步增長的五年。五年來,累計安排中小企業貸款貼息資金5972萬元,全市工業企業發展到251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0戶。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19個,協議總投資515億元。華電巡檢司電廠、糯租水電站、碧奎再生石材等11個技改擴能和新建項目竣工投產。浩翔科技有限公司異地搬遷、10萬噸錳系鐵合金等11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紅河卷煙廠、紅河煙葉復烤廠、雄風公司技改和陳煙倉庫遷建紅河煙草產業園項目,完成土地收儲3215畝,土地補償款已全部兌現……
但彌勒決策者們還是清醒地看到,從三次產業結構看,彌勒市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2011年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3.6%。工業增加值的總量2009年、2010年在全省的排名為第5位,2011年排在第4位。但增速較為緩慢,近3年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在10個縣市中排名均在倒數第一、二位。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2003年,彌勒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重大決策:在未來五年,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實現經濟跨越發展。到2017年,國內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8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5.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完成35.6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9.01億元。
探尋新的發展動力,產業轉型升級首當其沖。彌勒一方面花大力氣發揮現實優勢,轉化潛在優勢,培育新的優勢,形成"多點給力、多元支撐、多極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打造彌勒工業經濟升級版。
另一方面,實行"擇"商"選"資,堅持環保至上、民生至上,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一律不引進。在過去的五年,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19個,協議總投資515億元,引資力度前所未有。但市委、市政府認為,寧愿GDP的增長目標低一點,也要給產業的轉型升級騰出空間。投資越熱,頭腦越要冷靜。牢牢守住產業政策和清潔生產的閘門,"發展要快,但不能饑不擇食"成為共識。
如何才能守住彌勒生態良好這一發展的最大本錢?彌勒干部群眾將它落實到了"增綠""護藍"的行動中。針對全市鋼鐵、水泥、電力、黃磷、鐵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落實污染治理責任,從源頭有效控制企業排污,職能部門經常性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深入企業進行專項檢查。有效防治了企業污染排放,全市共搬遷、關停并轉城區落后生產能力、污染嚴重的企業數以十計。累計投資2.5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市政設施。
外地游客盛贊彌勒:"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人居環境優美。是一個風光旖旎、活力四射的水城"。紅河恒林化工有限公司一舉榮獲"云南省優強民營企業"的稱號,彌勒市吉成能源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吉虎獲得"云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的殊榮。
生態至上 建設美麗家園
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彌勒的決策者們腦子里始終緊繃著一根弦,那就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彌勒科學發展的核心資源,是彌勒最大的資本、最好的品牌、最強的競爭力、最根本的生命線。尤其全國上下熱議的水危機,更是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警覺。
彌勒江河縈繞,南盤江、甸溪河、花口河、白馬河、禹門河等大小河流四季流水不斷,境內的太平水庫、洗灑水庫、雨補水庫三個大中型水庫,庫容達15954萬立方米,再加上出水量不等的山潭溪流,同時,通過多年的努力,彌勒還有星羅棋布、數以萬計的山區生活、生產水窖。與一些嚴重缺水的地方相比,彌勒可謂水源、水量豐沛,水資源可謂得天獨厚。
隨著全市工業化、城鎮化的向前推進,發展和民生兩方面的用水需求都會持續增長,如何化解水資源危機和用水需求這樣一對矛盾?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令人欣慰的是,彌勒的決策者已有了應對之策!
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彌勒堅持多管齊下的努力:一方面加強全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彌勒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自2006年啟動以來,到"十二五"規劃開局,先后實施了7個批次,建設供水工程4047件,投資7.4億元實施各類水利工程47943件,新增蓄水庫容575萬立方米。相繼榮獲"云南省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市"、"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示范市"等殊榮。
另一方面,彌勒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集約發展低排放、低能耗、高技術、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農業經濟,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在過去的五年,彌勒累計安排現代農業扶持資金1.22億元,兌現各類強農惠農補貼3.3億元,扶持發展糧食、烤煙、葡萄、蔬菜、核桃、花卉、奶牛等產業。被省政府命名為"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
走農業特色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和協調發展的道路,加快傳統農業向高原特色農業轉變,將成為彌勒實施節水農業大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彌勒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縣大力發展核桃100萬畝、優質稻10萬畝、甘蔗10萬畝、烤煙18.8萬畝、綠化苗木及花卉1.5萬畝、中藥材5萬畝;建設以蘆筍、馬鈴薯、番茄、辣椒等為主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園區20萬畝;建設優質水果基地15萬畝;規模發展奶牛、肉牛、黑山羊等特色養殖業。全力構建農業發展大框架,把發展現代煙草農業作為鞏固提升"三農"發展的重要手段,建設和打造一批現代農莊體驗平臺;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校在農業科研、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等領域的廣泛合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勞動生產力。新增造林70多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1%。同時,結合"美麗家園"建設,把村莊整治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環境美化的工程也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兼顧當前與長遠、協調速度與效率、平衡發展與生態,使彌勒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彌勒先后被列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示范縣"、"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縣"。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保持穩中增長的勢頭。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6.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6.09億元,增長8%;第二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78.33億元,增長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69.62億元,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55元。
充滿活力的彌勒,高點起步、高位謀劃、高歌猛進,正迎來又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關鍵字:彌勒市 生態環境 新型工業化 生產總值 工業 黃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