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消息,渣打銀行稱,中國保稅倉庫中銅庫存在截至7月的四個月中下降63%,總庫存降至相當于三周消費量的水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使用國。
分析師Judy Zhu在8月2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稱,保稅區庫存下降至300,000噸。渣打銀行預估中國銅總庫存量約為500,000噸,3月時庫存達到峰值,超過100萬噸。
Zhu稱中國銅使用者遵循維持庫存在低水準的戰略,因對訂單的預期謹慎、價格前景偏空且信貸縮緊。
她上個月與包括電線電纜制造商和房地產及物流產業的終端用戶在內的國內銅消費者見面。
Zhu稱:“制造商和終端用戶沒有補充庫存的計劃,即使中國銅庫存已經下降至數月低點,此前在第二季度縮減儲量。”
Zhu稱庫存下降可能為銅價在10月初左右反彈提供機會,屆時需求將出現季節性改善。
渣打銀行維持對中國今年銅消費量增長5%的預估不變且其預期第三季度LME三個月期銅價格為每噸7,250美元,第四季度為每噸7,350美元。
據交易所數據顯示,上海期貨交易所截至8月1日的庫存為163,571噸,較3月28日觸及的紀錄高位247,591噸減少34%。
中國的保稅銅庫存不正式公布。彭博社5月對交易商、分析師及倉庫經理的調查顯示,1月時增加至紀錄高位,為825,000噸。保稅倉庫位于自由貿易區且免關稅和增值稅。
套利交易商在倫敦買入銅并在上海以較高的價格銷售。滬銅11月合約周一收報每噸50,130元 (8,185美元) 。這較LME三個月期銅高640元,包含17%的增值稅和額外費用。
(關鍵字:中國保稅倉庫 銅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