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諾衛星認為,城市發展需加強新能源建設,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避免更多城市走上“資源枯竭再轉型”的惡性發展道路。
目前,中國很多資源型城市在發展中遇到瓶頸,因資源的加速開采而導致資源匱乏,最終依靠資源而興的城市又因資源而沒落。諾衛星說:“資源沒有了以后再謀求轉型,這就比較難了。”如何讓城市以及地區可持續發展,是目前資源性城市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來自“聚寶盆”柴達木地區的代表諾衛星認為,我們要吸取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驗,加強新能源的建設,資源要可持續的發展。雖然柴達木盆地資源非常豐富,但是要從現在就做好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包括資源的開采利用,搞循環經濟,就是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例如在鹽湖開發時,以前挖出鉀肥后,提煉后的鹽就浪費了,但是鹽里還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如鉀、鈉、鎂鋰、硼等。現在在再利用上做文章,把鈉提煉可以搞純堿,鋰提煉出來搞鋰電池,鎂可以生產金屬鎂一系列的產品,把資源吃干榨凈,不要有浪費。資源的使用要在再利用上下功夫,從而產生減量化,這樣保持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目前大城市中空氣質量差,霧霾天氣“陰魂不散”的問題,代表諾衛星表示,多使用清潔能源對城市健康發展十分有好處。城市空氣質量差主要是由于高污染企業以及汽車尾氣等原因造成的,城市中應提倡多利用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以改善城市環境。太陽能、風能、水能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加強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將優質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既環保又經濟,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的一劑良藥。
(關鍵字:鎂 鋰 鎂鋰 金屬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