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菜粕期價自2016年4月末以來的低點2062元/噸扭轉頹勢,迎來顯著反彈,幅度達到3%。菜油連續2周大幅反彈超過1.6%,期價一度逼近7000元/噸一線。菜粕、菜油期價在農產品板塊中表現出明顯強勢,這與近期菜籽類基本面的變化息息相關。
外部風險持續發酵,企業采購謹慎
2018年12月份以來,我國質監部門嚴格檢查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及其下游產品,部分進口加拿大油菜籽、菜粕、菜油因為GMO證書問題而被迫延遲通關。2019年2月份以來,市場中傳言再起———“中國政府停止發放進口油菜籽GMO許可證”、“部分進口企業申請的菜油轉基因證書被拒,而菜籽轉基因證書只批了一部分”,一時間引發市場對未來加拿大進口菜籽、菜粕、菜油供應趨緊的預期。上周五開始,ICE油菜籽期貨收盤大幅下挫,近遠月期貨合約跌幅均超過7加元。雖然本周開始,ICE油菜籽期貨暫時止跌,但市場的恐慌情緒仍在,令ICE油菜籽期貨難以呈現顯著反彈。同時,ICE油菜籽期貨價格的下跌也降低了進口油菜籽的成本預估,理論壓榨利潤大幅攀升。截至3月5日,國內油菜籽主流報價集中在5100~5500元/噸區間,相比之下,5月份船期加拿大進口油菜籽完稅成本僅為3558.49元/噸,進口利潤高達1542~1942元/噸,按照菜粕價格2120元/噸和四級菜油價格6550元/噸計算,理論壓榨利潤已回升至200元/噸。但由于市場對相關政策走向保持了高度關注,即便是壓榨利潤豐厚,并未見到企業采購積極性出現明顯提升。同時國內菜粕供應尚能滿足市場所需也是企業不急于采購的主要原因之一。
菜油庫存加速下滑,期現聯動鞏固領漲地位
2018年我國進口油菜籽、菜粕數量均出現大幅增長,同比增幅超過30%。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9年1月份,我國進口菜籽65.01萬 噸,環比大幅提高64.2%,同比增長74.4%;菜粕到港數量為17.96萬噸,環比大幅增長91.1%,同比增長44.4%,更是僅次于2017年6月份創造的18.99萬噸的歷史單月進口最高紀錄。至此,2018/2019年度前8個月我國累計進口菜籽363.1萬噸,較2017/2018年度增加20.9%;2018/2019年度前8個月累計進口菜粕98.86萬噸,較2017/2018年度同期猛增35.4%。
從進口來源國看,有99.8%的菜粕進口均來自加拿大,此外有330噸的菜粕進口自哈薩克斯坦。可見,加拿大仍舊是菜粕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因此相關政策的變化將對菜粕、菜油進口產生重要影響。而之所以進口菜粕數量能有如此大的增長,主要是由于此前市場擔心國內豆類供應,激發了企業對菜粕進口替代的積極性。因此,國內菜粕供應有保障。
時至3月,雖然國內水產養殖行業尚未復蘇,但受到市場風險因素擾動影響,部分企業開始籌備采購工作。但采購全面恢復尚需時日,菜粕供應暫時無憂。市場情緒繼續左右未來供應預期,對遠月菜粕期價產生影響。
相比菜粕,菜油的供需面明顯偏緊,受到進口政策變化影響的程度也最大。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進口菜油總量為14.96萬噸,其中11.6萬噸菜油來自加拿大,另外有近2萬噸來自烏克蘭。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暖,國內菜油庫存加速下滑。受此提振,國內進口四級菜油現貨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其中四川成都進口四級菜油報價上漲至7060元/噸,距離2018年6月初的高點7100元/噸僅一步之遙。
綜上認為,菜油供需格局在菜籽系品種中表現明顯收緊,成為快速推動菜油領漲的主要原因,菜粕緊隨其后,表現明顯強于其他農產品期貨品種。短期進口菜籽、進口菜粕尚能滿足國內市場所需,同時市場需求尚未啟動,令菜粕市場供需環境相對寬松。但外部擾動因素持續影響市場情緒,政策走向影響未來供應預期,也將直接作用在遠月菜粕期價之上,令遠月菜粕期價仍將保持相對強勢。
相比之下,受菜油供需本就偏緊的影響,進口政策變化對菜油期價的影響程度遠大于菜粕,這也將進一步鞏固菜油在農產品板塊中的領漲地位。
(關鍵字:菜油 期現 領漲)